服务热线
4006-598-119
其中,全氟己酮(化学式常以FK-5-1-12或简称“全氟己酮”表示)与青海七氟丙烷(HFC-227ea,俗称“青海七氟丙烷”或FM-200)作为两类典型的清洁型灭火剂,在信息中心、通信机房、发电厂、交通控制中心、博物馆、档案库以及精密制造车间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二者在灭火机制、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影响、安全性、设备兼容性与工程实现方式上既有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专业且系统的视角,梳理两种灭火介质的主要技术特征与灭火性能,比较其异同,并就不同场所规模与特性下的选型与实施要点提出参考建议。
化学名称:全氟-2-甲基-3--六氟丙酮类(商品名常见为Novec 1230 / FK-5-1-12)。分子式:C6F12O(常见表述)。
物理状态:常温常压下为低沸点液体(沸点约 49°C 左右,根据资料略有差异),易挥发,但在常温环境下可通过气体释放形成均匀灭火云。
毒性与安全性:急性毒性低,短期暴露下的LC50 与AEGL值相对较高,且无臭、无色。灭火后残留少,对人身健康的短期风险较小,但仍应遵循暴露限值与通风要求。
环境影响: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相对较低(远低于HFC-227ea),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属于较为环保的替代型灭火剂。
材料兼容性:对多数金属与工程塑料具有良好兼容性,但与某些弹性体或密封材料可能存在相容性问题,需工程评估与材料测试。
化学名称:1,1,1,2,3,3,3-青海七氟丙烷(HFC-227ea)。
物理状态:常温常压下为液体,沸点约 -16.4°C(应注意商业数据差异)—(注:常见描述为易气化,在常温释放为气体)。
毒性与安全性:急性毒性低,广泛用于人员可进入场所的自动灭火系统,已通过多国消防与健康标准的认可。高浓度暴露下可能造成短暂生理影响(如呼吸系统刺激、缺氧风险),需遵循暴露限值并保证人员撤离或采用安全浓度。
环境影响:GWP 远高于全氟己酮,属于温室气体的一类,实际应用中会考虑法规与碳排放目标的限制。ODP 为零但GWP值较高,近年来在一些 与地区受到逐步限制或需要配套减排措施。
材料兼容性:总体对金属、电子设备兼容性良好,但在个别材料上的相容性仍需评估与实践验证。
全氟己酮:主要通过物理冷却、化学抑制和热容效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灭火。其高比热与蒸发吸热效应可降低火源温度,同时分子在燃烧区对自由基(如H•、OH•)产生化学抑制作用,破坏链式反应,从而实现快速灭火。该介质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实现灭火,灭火速度快、回火率低。
青海七氟丙烷:其灭火主要依赖于化学抑制,即通过与燃烧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削弱链式反应,同时具有一定的热容吸热作用。HFC-227ea 在实现灭火所需的临界浓度方面有明确的工程标准和人员安全浓度限值,能在短时间内抑制多种A类(固体表面)、B类(液面)以及C类(电气火灾)火源。
起灭速度:两者均具有较快起灭速度,但在同等重量投放或同等体积分配下,全氟己酮通常能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灭火效果,这是因其对自由基抑制效率高且所需灭火浓度低。实际起灭时间受容器设计、喷放方式、封闭性与火源条件影响。
所需浓度:全氟己酮灭火浓度通常比青海七氟丙烷低(质量/体积浓度),这使得在某些空间内所需介质总量减少,从而降低空间布置与储罐尺寸需求。
回火与再起燃:两种介质在充分覆盖与达标浓度下均能有效防止回火,但全氟己酮在某些试验中表现出更低的再起燃风险,尤其在高温或开放型火源时更为显著。
对电子设备影响:均属“清洁灭火剂”,不会象水那样对电子设备造成导电性损坏。实际工程需考虑气体冲击、冷凝与微小残留物对精密设备的潜在影响。全氟己酮因残留极少和挥发特性通常在精密仪器保护中更受青睐。
青海七氟丙烷(HFC-227ea)GWP 值较高,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后续法规、欧盟F-Gas法规、美国与其他 温室气体管理政策约束,未来替代、减量与淘汰压力较大。很多企业在新建项目或重大改造时会优先考虑低GWP选项以符合法规与企业ESG目标。
全氟己酮具有远低于HFC类的GWP 值,且因其热化学稳定性与物理性质被视为较为可持续的替代剂,逐渐成为监管友好型解决方案。
采用青海七氟丙烷的系统在某些地区依然被允许并有成熟的安装与维护标准,但在跨国工程中需关注进口配额、应用限制与未来的合规成本(如碳税、替代技术投资费用)。
全氟己酮在新标准与指南中获得积极推荐,但也需遵守毒性暴露与环境排放管理要求。工程实施中要编制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EIA)与安全操作规程(SOP)。
储存密度:由于全氟己酮所需灭火浓度较低,单位空间所需储存量通常小于青海七氟丙烷,意味着储罐尺寸、管路直径与系统体积可更紧凑。这对空间受限的机房或历史建筑改造具有显著优势。
驱动方式:两者可采用常见的推力瓶式(储瓶+氮气驱动)、蓄压罐式或预充式系统,各有标准化的工程实现方式。系统选型需依据灭火目标体积、响应时间、维护便捷性与成本预算。
喷放方式与布点:两者喷放设计需保证灭火剂在指定泄放时间内达到并维持所需灭火浓度,要求喷嘴布置、管路压损与泄放阀门响应协调。全氟己酮的较低所需浓度在喷放布点上允许更灵活的布置,但仍需满足“满场均匀覆盖”原则。
由于两者均可在人可进入场所使用,工程设计通常要求声光报警、延时喷放(人员撤离时间)与强制通风程序。灭火系统触发逻辑需与火灾探测系统、建筑控制系统以及应急启动程序严格联动。
在有人场所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中,需考虑 AEGL(紧急暴露指导)或 职业暴露限值,确保在喷放到达灭火浓度前人员已完全撤离或采取相应的人身防护措施。
青海七氟丙烷的系统技术成熟、市场占有率高,在许多传统项目中具有成本与供货优势;因此短期初期投资可能较具有竞争力。
全氟己酮的介质成本较高,但因所需质量较少、系统体积较小,综合工程成本在某些情况下可与HFC-227ea 抵消甚至更优。选择时应进行生命周期成本(LCC)分析,考虑介质采购、储存、安装与调试费用。
两种介质的系统维护要求相似,包括定期气密性检测、喷嘴检查、压力监测器校验与阀门功能测试。再充装时需遵循制造商与法规要求,注意介质来源合规性与运输危险品管理。
在某些地区,因青海七氟丙烷的环境政策趋严,其未来介质成本或再充装难度可能上升,增加长期运维成本。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选择适当灭火介质应结合场所类型(如关键设备密集度、人员占用状况、建筑封闭性)、保护体积大小、法规政策与业主对环保与可持续性的诉求。以下是针对不同场所规模与特性的具体要点:
推荐考虑全氟己酮的优点:较低所需灭火浓度、对设备残留极少、储罐小、对建筑结构干预小。
设计重点:保证局部封闭性、喷放后保持一定维持时间以避免回火;同时制定人员撤离与安全操作程序。
两种介质均适用,选择依据应包括环保法规、长期运营成本与供货保障。若业主对低碳、长期合规性重视,可优先考虑全氟己酮;若短期预算与既有标准兼容优先,HFC-227ea 亦为成熟选项。
设计重点: 计算灭火介质配置、喷嘴位置与探测器灵敏度,确保喷放能在探测到火情后迅速达到灭火浓度。考虑到人员在机房内比例较高,设置合理的延时与声光警示非常重要。
对于大体积或非完全封闭空间,气体型清洁灭火剂的有效性受限(难以在整个空间内维持均匀有效浓度)。此类场所一般优先采用泡沫、干粉、水雾等灭火方式,或采用局部保护(如 定位的喷淋/喷雾/喷粉系统)与分区隔离策略。
若必须采用气体型清洁剂(如关键设备区),应将保护区划分为可封闭的小单元,并采用隔断、门气密性改造与局部封闭措施,满足灭火剂的维持与充分覆盖要求。
人员疏散与生命安全优先,灭火系统应以人员撤离为核心。青海气体灭火系统需设置适当的延时释放与语音/声光引导,同时保证喷放浓度对人员的急性危害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全氟己酮因GWP低与设备友好性高,在文化遗产与档案保护领域逐渐成为 ,但需充分评估泄放后的空气置换、对文物的长期影响(如冷凝、水分相互作用)以及机电环境的变化。
无论选择哪类灭火介质,工程实施应遵循严谨流程与技术标准,主要步骤包括:
风险评估与场所划分:识别火源类型、易燃物、关键设备与人员流线,确定保护目标与保护级别。
方案对比与选型:基于灭火性能、环境影响、法规约束与经济性进行技术评估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系统设计与模拟:包括灭火剂贮存计算、喷嘴布置、管路水头/压损计算、泄放时序模拟与浓度维持计算(CFD 模拟在复杂空间有用)。
施工与设备安装:严格按照制造商安装手册、 /行业消防规范与工程质量标准执行。
验证试验与调试:进行系统气密性测试、整体验证试放(模拟试验或局部演练)、探测与联动测试。
运营维护与培训:制定维护计划、定期检测、人员疏散与应急响应训练,并建立更换/再充装与环保合规记录。
优势:低GWP、低残留、对精密设备友好、所需灭火浓度低、系统占用空间小、在人员可进入场所的安全性良好。
局限:介质成本相对较高、对个别密封材料或弹性件有相容性要求、在大体积或开放空间不适用。
优势:技术成熟、设备与服务体系完善、初期成本可能更低、适用场景广泛(封闭空间)。
局限:GWP高,受政策限制与未来替代压力,长期运维成本或受影响;所需灭火浓度较高,系统体积更大。
在当前工程与政策环境下,对于需要高可靠性、对设备安全性与环境影响有要求的精密场所,建议优先考虑全氟己酮为灭火介质,特别是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与长期合规的项目中。然而,在预算限制、供货与既有系统兼容性的情况下,青海七氟丙烷仍是成熟且可行的选择。具体选型应基于下列步骤:
进行基于场所特性的详细风险评估与成本-效益比较(含GWP成本与未来法规风险评估)。
对保护区进行封闭性评估:若空间可有效密封并且保护体积较小/中等,两类介质均可考虑;对于无法有效封闭的大体积场所,应优先考虑水基或固体灭火系统,或采取局部保护与分区策略。
在设计阶段引入材料相容性测试、CFD 流体模拟与人员安全模拟,以确保系统在真实工况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建议业主将长期运维、再充装及环境合规成本纳入生命周期成本评估,避免以短期初期投资决策导致未来高额合规与替换成本。
总体而言,全氟己酮与青海七氟丙烷各有优劣。随着环保法规与企业低碳目标的推进,低GWP 的全氟己酮在新建与改造项目中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而青海七氟丙烷在过渡期内仍具重要角色。工程实践中应以风险控制、人员安全与环境责任为核心,结合技术经济分析做出更优 选型。
及行业消防规范(如 GB、NFPA 等相关标准)关于青海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规范。
全球与地区性环境法规(如欧盟 F-Gas、蒙特利尔议定书后续修订、 碳排放政策)对 HFC 与替代剂的管理要求。
介质制造商发布的安全数据表(SDS)、工程设计手册与材料相容性数据。
CFD 模拟与实测报告以验证喷放浓度、泄放时间与回火风险。
上一篇:青海消防水泵启动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